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多地政务号关停整合 治理指尖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1: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新社
近日中国多地发布关停政务账号的通知,发布渠道转为集中到上级单位政务号、政府网站以及官方App。多位专家受访称,政务新媒体此轮“瘦身”,是调整此前“出现—泛滥—整合—再泛滥”的契机,并将推动其实现从量到质的有序健康发展。
据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许多政务号定位不准、低质冗余,导致众多责任编辑表达“内耗”忧虑。
据广州某政务号编辑陈默介绍,他们账号定位包括传播民生热点、市里的政策,但推文一般是摘编和整合官媒文章、微博热搜而来,“网上已传播了数轮,等我们这里审校完发出来,黄花菜都凉了,传播效果惨不忍睹”。
再如陕西某乡镇科室领导要求公众号日更三条,必须要有关于科室工作的推文,余下是镇里活动和会议的推文。个位数的浏览量让本就加班的基层人员苦不堪言。还有一部分政务号外包给媒体团队,即使绞尽脑汁解读受众较窄的公告,也流量寥寥,只能数据造假,“自娱自乐”。
五六年前,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是否及时发布更新、与网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动等成为考核硬指标。不过,该轮政务新媒体账号整合收效欠佳,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12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仍达146638个。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分别用一到两年和三到五年时间有效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及防止其反弹回潮和隐形变异。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瘦身”涉及层级更广泛,覆盖省份和领域也更多。
“取缔或关停政务号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关停发展差、水平低、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账号来实现政务号从追求数量到质量的迭代升级,通过更加完备的监管体系设置和服务矩阵的优化,可避免不合格的政务号野蛮生长。”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
去年底的《意见》也指出,政务应用程序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功能聚合,强化数据共享,优化界面设计,依托“一站式”综合平台设计开发。有专家指出,尤其随着各地数据局成立,未来恐怕一个App就可以满足一站式信息和服务获取。
届时,能提供什么信息才是需要仔细考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明表示,当前政务号的最大问题是供需错配,公开的是一些老百姓不愿看、刷单位存在感的信息。“政府部门要根据公众需求厘清应公开的内容、拓宽不同群体获取需要信息的渠道。”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