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国成品油掀起降价潮,“两桶油”旗下零售终端出现罕见降价,民营加油站被迫参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时一周赴山东调查,采访数位成品油行业内人士后发现,此次降价潮的根本原因与国内炼油行业过剩、终端库存富余有着极大的关系。此外,批零价差偏大,又为成品油降价提供了充足空间。 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成品油降价无疑是个大利好,但这只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地炼行业已经走入新的十字路口——销售端话语权降低,借收购加油站来打通中下游又面临着资金、审批等诸多门槛,出口又受到配额限制……对此,行业人士是如何规划未来的呢?每经记者试图通过这一组调查,来管窥成品油市场之一斑。 每经记者周程程每经编辑陈旭 当得知几公里外,距离最近的一家中石油加油站正在进行92号汽油的降价优惠后,汪文(化名)也下调了自己所经营的民营加油站的油品价格。 作为山东东营市的一家民营加油站老板,汪文此前认为,民营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快速地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控加油站零售价,这一直是自身莫大的优势。 然而,当今年5月加油站大规模的“降价潮”袭来之时,汪文竟然成为被迫连续不断下调油品价格的一方,“一想到这些,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多年以来,民营加油站为获取竞争优势,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价格基本一直是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单位旗下加油站(行业中,常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营炼厂称之为“主营”,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地方炼油厂,称之为“地炼”)。但在本轮“降价潮”之下,“两桶油”旗下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之间的成品油零售价差迅速缩小,着实令民营加油站担忧。 汪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以前民营加油站每升价格比“两桶油”加油站低一块钱的情况较多,有时两者价格甚至能相差两块多。“但这次我下调后,每升价格只比(距离最近的)中石化加油站的价格便宜5毛。”汪文叹了口气说道。 有河北地区民营加油站人士更为无奈,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所在的加油站和当地“两桶油”加油站每升只相差一角钱,已经降无可降了。 上轮低油价已是大约十年前 受制于国际油价不振,现阶段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承压。 截至国家发改委6月9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下调后,今年已呈现出“四涨五跌两搁浅”的调价格局,累积下调汽油价格355元/吨,柴油价格340元/吨。 在成品油价格整体呈下跌趋势的同时,近期“两桶油”旗下部分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之间的争相降价优惠,让原本就不振的成品油零售市场更加低迷。 多位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本次降价潮是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单位的部分加油站掀起,而民营加油站被迫跟进。 一直以来,民营加油站价格低于“两桶油”旗下加油站被视为业内的常态。然而在本轮大幅降价潮中,“两桶油”却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隆重资讯分析师刘培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最初是中石化在东北和华北多个城市降低零售价,后来逐渐蔓延到河南、山西等内陆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部分城市,幅度从每升1.2元~2元不等。 5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隆众资讯山东地炼走访团在东营市进行采访时也发现,当地许多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都打出了降价优惠信息。例如,有中石化加油站门口以大号字提示“周二92#直降1.2元/升”。 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对于“两桶油”旗下加油站的降幅感到惊讶。他表示,以往像1.2元/升这样疯狂的油价降幅,只能在民营加油站看到。 在“两桶油”旗下加油站拿出如此优惠的降价幅度之下,为了守住市场份额,民营加油站不得不相继跟进。据李彦观察,当前民营加油站汽油优惠幅度在每升0.2元~1.5元不等。但与上述“两桶油”旗下加油站每升1.2元~2元的较大降幅相比,民营加油站本轮的降价幅度明显偏弱。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民营加油站的零售价格已经被压到极低的水平。李彦表示,华东地区部分民营加油站92#汽油零售价已低至4.1元/升。而上一次看到4块多的汽油,差不多是十年前了,由此来看市场不可谓不疯狂。 “两桶油”与民营加油站抢市场 对于本轮降价潮产生的原因,刘培培分析说,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主营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抢占市场份额所引起的。 此前也有传闻称,此次降价是中石化旗下销售公司为了赴海外上市而冲销量,对此,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撰文表示,事实上这和本次价格战之间的关联性不大。 董秀成表示,中石化本身的销量很大,不需要为了海外上市增加销量。而且影响企业的世界排名主要因素是销售额,并非销售量。公司上市主要的因素是效益和利润,利润降低将会影响市值,因此此次降价也只是市场所逼。 在董秀成看来,本轮降价其实是为了消化库存进行的价格战。民营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市场反应速度快,调价方便,容易通过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因此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对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销量产生压力。 一个有力的例证便是,本轮大幅降价范围并非是全国性的。隆众资讯监测显示,西北西南等地基本没有出现降价潮,而在东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的加油站也没有大幅降价。它们为何没有卷入降价潮? 以京津沪为例,刘培培表示,这与京津沪三市汽车保有量大,再加上现在处于夏季汽油消费旺季,京津沪三地库存压力并不太大有直接关联。 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16年京津沪三地汽油消费量约995万吨,而同年全国汽油消费量为11905万吨,三地汽油消费量占到全国消费量大约8%。 在刘培培看来,加油站降价,是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抢占市场份额的必然结果。京津沪之所以没有被卷入降价大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三地的市场基本已经被牢牢把握,所以也就没有了降价的必要。 具体以北京为例,隆众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1053家加油站,中石化旗下加油站506家,中石油旗下有近200家,只有300多家为外资或民营加油站。 刘培培表示,经调查发现,北京丰台区南三环附近的某中石化加油站零售价为5.55元/升,比指导价6.35元/升便宜了0.8元/升,而二环以内的金融街、积水潭等附近的加油站,挂牌价丝毫未动。 “二环以内都是中石化的直营店,再加上客流量大,租金高,并没有降价促销的必要。”刘培培说,而在主营、民营加油站同时布局,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方,才会有0.5元~0.75元/升的降幅出现,即使这样,降幅也远远不及其他城市。 延伸阅读 国内炼油产能过剩超亿吨 地炼企业高负荷开工避谈限产 对于广大车主来说,只要油价能下调,总是一件开心的事。 自本月9日成品油价格下调以来,国际油价有涨有跌,至上周五,纽商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4.74美元;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指数却持续弱势运行,近一周以来已经三连跌,最新指数报633.82,较一周前大约下挫3%。 在有车一族赚到实惠的同时,国内成品油价为何比国际市场更显弱势?多地出现的降价潮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每经记者周程程每经编辑陈旭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调查,多个地区之所以出现幅度较大的成品油降价潮,与油品批发价与零售价间价差较大,加油站利润弹性空间较充足有直接关联。 有人欢喜有人忧。加油站争相优惠降价,不仅自身利润收窄,更让批发端也开始承压,上游炼厂尤其是地炼企业最为头疼。 “地炼”,是相对于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炼厂而言的一些地方性炼厂的简称。这些曾经在国内只是无足轻重的小炼厂,通过技术不断升级,以及获益于此前“两权”(原油进口权以及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逐渐在中国炼油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已达7.5亿吨/年,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5%,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全国地方炼厂(含央企收购或控股的地炼企业)的炼油总产能为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 但当下,这个行业正在承受产销两端的双重挤压。据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原油加工量22913.1万吨,同比增长3.6%,增速比1~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一边是原油加工量的提升,另一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5月下旬跟随隆众山东地炼走访团采访时发现,多家炼厂销售人员对记者坦言,在市场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成品油的销售难度愈发大了。 山东某地炼企业市场分析师刘磊(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来今年成品油的批发价就不高,最近两桶油及民营加油站竞相降价,也使得批发价格被压得更低。 价格优势:批零价差每升可超2元 加油站的价格战能“打”起来,与前期较高的批零价差有关。 以国五92#汽油价格为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今年以来隆众资讯每个调价窗口日的批零价差数据发现,山东地炼批发价对应的批零价差整体在2600元/吨到3300元/吨的范围内,粗略计算折合每升理论利润在1.9元到2.3元范围内。 例如,5月11日,山东地炼92#汽油批发均价为5250元/吨,以发改委要求的地方最高零售限价为基础,计算出的理论批零价差达到3220元/吨左右。 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简单计算可得出:加油站5月11日的汽油最高理论零售利润在2.3元/升左右。“超过3000元/吨以上的批零差价已经算接近最高水平的差价了。”他评价说。 对于1.9元到2.3元范围的理论利润范围,李彦表示,“在价差较大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理论价格利润空间,让加油站‘有底气’进行‘价格战’的比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民营加油站很少能够达到最高零售限价,且还存在运输成本等其他因素,所以实际利润会比上述数据稍低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当降价潮发生时,部分地区动辄1元以上优惠幅度,让加油站的利润开始缩小,批零价差的优势也在减弱。 隆众资讯分析师赵桂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华北地区有民营加油站92#汽油零售价已低至4.1元/升。而据加油站方面反映,提货价是在3.9元/升,销售价是4.1元/升,几乎不赚钱了。 市场风向:成品油批发价格仍在承压 当前在成品油终端零售方面,有发改委规定的“天花板”价,车主们能否持续享受低油价的实在好处,主要取决于成品油批发价走势,这也是地炼企业最“难受”的地方。 刘磊介绍说,在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配额被取消后,目前销售渠道主要有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单位外采、中间贸易商以及民营终端加油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炼企业对于主营单位依赖程度强,有的山东地炼企业近六成成品油依靠中石油、中石化外采,基本最终都流向了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近些年地方炼厂不断更新工艺设置与装置,使油品质量不断提高,一些地炼企业甚至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在2016年,约20家山东地炼具备生产国V标准成品油的能力,超过1/3获央企和国际油企外采资格,部分企业连续3年以上出厂合格率达100%。此外,目前已有多家山东地炼企业拥有国VI生产能力。 刘磊表示,由于主营单位外采量大,议价能力强,所以地炼企业供给他们的成品油批发价相对会更低一些,属于薄利多销。 不过,近期的降价潮着实让刘磊表示有些“吃不消”,因为“两桶油”旗下加油站都在降价,批发端也在施压。“现在中石油、中石化把我们的价格压得很低,‘国六’的批发价压到5500元/吨了,已经没法做了。”但他同时也补充说,“现在地炼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这家不做,总有别家会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炼企业想要减少对“两桶油”的依赖,转向更多销往民营加油站。然而,降价仍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家山东地炼企业销售人员张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炼油厂众多,一些炼厂为了吸引民营加油站而进行降价的情况时有发生。想要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往往意味着自己也需要降价。 行业困局:新炼厂投产将加剧产能过剩 目前成品油业内的共识是,产业链上下游主动或被动降价的背后,与国内成品油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分不开。 先从需求上来看,我国成品油消费出现回落。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放缓,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回落。 具体为,2016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长区间下移,三大油品消费增速全面放缓,汽油仍是拉动国内油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估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3亿吨,较上年下降1%,增速较2015年回落6.2个百分点。 而在供给端,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近期表示,若按照我国每年成品油消费量3.15亿吨、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合理配置炼油能力应为6.1亿吨/年。而当前我国现有炼油能力达7.48亿吨/年,相当于过剩1.38亿吨/年,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 ~18%。即使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也过剩大约1亿吨。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目前仍有新的炼厂即将投产,而这又将带来更多的新增产能。例如,属于中石油集团的云南石化投产在即,其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300万吨/年;再比如,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也将于年内投产。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炼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云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根据已基本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即每年将新增3000万吨/年左右,总炼油能力最少将达到8.7亿吨/年,能力过剩形势严峻。 金云在文章中表示,综合分析,预计到2020年,在充分满足国内需求并尽可能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我国炼油能力至少还将过剩1.1亿吨/年。 企业博弈:地炼厂仍倾向高负荷生产 一家山东地炼企业管理层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对在建炼厂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的担忧。“今年的成品油行情不如预期。‘金九银十’的黄金期对我们很有挑战,汽柴油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当欧佩克国家面临国际低油价时,经常祭出减产保价的“大招”,但这一玩法在国内地炼行业显然并未提上日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随隆众山东地炼走访团采访时发现,尽管目前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但一些炼厂仍倾向于高负荷生产。 张林表示,除了每年检修期外,如果生产机器停下来,就涉及重新投料,并考虑到机器折旧等问题,炼厂机器停下来的损失比加工了卖不出去还大。“在国际油价高的情况下,如果停止生产节省了物料可能会更省钱。但现在国际油价较低,设备停下来损失更大。” 另一方面,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配额的炼厂,为确保下年度配额数量不受影响,也在足额使用配额。 上述管理层人士也肯定了这一说法,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没有足额使用,后期的进口原油使用权配额可能会被缩减。不过他同时指出,目前炼厂的产能是大于进口原油使用配额的,因此还将购买一些燃料油补充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