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22)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浩然    时间: 2011-12-5 18:59
标题: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22)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22)

                        

唐仲华,女,湖南东安人,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过两届县政协委员、县侨联委员和地(市)侨联代表,种过田,当过群师,曾先后32次被评为乡、县、(地)市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妈妈老师”和“常胜将军”。她自学成才,能歌善舞,生活经验丰富,在互联网上发表报道、小说、诗歌和散文多篇,很受读者欢迎。下面决定断续地转发她的多篇随笔,希望读者欢迎并给予批评指正。  李浩然2011-09-02于长沙

二十二    走  大  山

“好汉不要上大山,大山回来哭爹娘。”

这是我们老家所谓“平地”上老百姓一句不很成文的民谣。大意是说大山山高林密路滑坡陡,就是身强体壮大汉走一趟回来,也要难受得哭爹叫娘。还有人说得更难听,就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其实,我这里说的所谓“大山”,就是我们县内豹虎岩松江水库库尾界牌岭一带的高大山区。它在我们县内要是以大小次序排队,虽然称不上“老大哥”,却也决不是“小老弟”。一般人说到它,还是有点“听而生畏”,“毛骨悚然”。

1971年,我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因为家里上年修了点屋,不但缺吃少钱,周边的柴山早在公社化时砍成了“光山秃岭”,连在自留地里种点豆角要几支豆角棍子,打着火把都难找得到。

五月间,地里的豆角长藤了,尽管井头圩有小山竹子卖,可家里没钱;听人说大山里有砍,我就大着胆子决定跟着别人走大山。

从家里到大山口,单程就有二十多里旱路;进了山,还要爬行十几里。老阿公知情后,就严肃讥讽我说:“你也能走大山?那我们这队里人早就不愁柴烧了!”

我虽然身单体也弱,还是决定要跟人去。

5月7日,也是我的生日,听说有几个男女社员要去了,半夜就起了床,包团冷饭夹点腌菜做中餐就出发。到达松江水库大坝时,天还才放大亮。

“还要走十几里,才能到达目的地。”领头的人说。

“十几里就十里吧。”我抬头一看,我的天哪,真是山高林密,几步之内,只听人说话,却不见人和影,要是遇上老虎豹子或坏人,十有八九要死定。

但既然来了,还是咬着牙根上吧。于是,我就顶着满山露水,也不管衣服头发挂着扯着,就只低头砍,抬头削。不多久,我就砍了四小捆,然后两两扎成对,两对做一头,再削两支长扦担,一气挑到小溪边,吃完团饭和腌菜,跟着同伴往回赶。我怕路上落人后,别人挑了百斤多,我就只要了大约六十好几斤。

老阿公怕我半路走不动,一直接到井头圩。我把一担分成两小担,他一担,我一担,一路好轻松。

走了第一次,胆子也就大起来,想到山里干柴多,也就决定又跟别人去。

这是一个大晴天。阿公说:“人家大男人力气大,你一个带崽婆,天又热得厉害。我可不能再去接你了。”

“我不去行么?——我得真的要吃生米了?”我能有什么办法?

又是半夜出发,又是带团冷饭。走啊走,半上午时分,也就到了目的地。一眼看去,干柴有的是。我贪柴心切,不一点钟,就拈了两大捆。

有人见我拈的多,就跟我开玩笑。说:“仲华嫂子,有人说干柴不要勾,你就多拈些吧,兴许还有好运气……”

我知道他是在开我的玩笑,但柴禾还是要挑回去。吃了饭,就只紧跟他们往山外走。

可这次不再像前次了:天热,柴禾重,特别一路上喝了不少生冷水,还没下得山,两脚就再也没劲了。解开丢些去?心里舍不得;挑起向前走?实在有些难吃消。更叫人难以应对的是;小路坡陡路面窄,弯弯曲曲,头昏眼也花,再看脚底下,水库更是深不见底,若是滚下去,谁也救不了。热风过处,天旋地转。心里一紧张,差点就要滚到水库去喂鱼!

没办法,只得咬着牙紧跟在后走。好在还有个堂弟媳帮我做着伴。

出得山来,头昏脑胀心里闷,我再也走不动了。心里想着今天可能不行了。就对弟媳嘱咐说:“要是我不行了,你就告诉我那屋里的,要他把我两个孩子带养好……”

后来,还全靠先回家的人报了信,要来他家哥哥来接了我。

弟媳连扶带背好不容易把我弄到家。阿公早就叫来四婶给我全身又扯又是刮。我能说什么呢?两眼只是泪双流,真的哭起了爹和娘。待刮完后,全身都起了黑锅巴,“脱了一层皮”!

次日,母亲闻讯赶了来,母女一见就抱头痛哭。母亲说:“崽啊,人说我命苦,谁知你比我还要苦!”

孩子懂事了,见我缺柴禾,星期天就跟着他们爸到处拾牛粪,普山普岭拣枯茶球。说是让我当柴烧。

有了这次大教训,我再也不敢走大山了。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