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名字叫“喂”的女人刷屏:把人当生育工具的时代过去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微言网编辑部    时间: 2020-11-6 21:54
标题: 名字叫“喂”的女人刷屏:把人当生育工具的时代过去了吗
文 | 敬一山
这几天,相信很多人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名字叫“喂”的女人》。文章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35年的个体悲情故事。
35年前,一个女人被人贩子从重庆火车站辗转卖到河南辉县一个村庄,没有人知道她的家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说着河南当地人听不懂的方言,成为没名没姓的人。
德良 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
买下她的丈夫,给她随便取了个名字,办了新的身份证,但嘴上都是叫她“哎”或者“喂”。这个名字叫“喂”的女人,常年保持着在枕头下藏一把刀的习惯。她女儿长大之后,曾试过把刀藏起来,可不久之后枕头下又会出现一把新刀。
女儿很长时间无法理解,直到最近才听说,枕刀是布依族的习俗。布依族人相信,如果做了噩梦,放把刀在枕头下,就不会再梦到那些可怕的事情。对方说,“你妈妈一定做了很多年的噩梦”。淡淡的一句话,让看故事的人都心酸不已。
这个故事能流传,很大程度是因为当下有了一个还算温暖的结局。因为互联网,因为运气,女儿把妈妈的信息告诉一个短视频平台的博主,几天之内,竟然神奇地找到了妈妈的故乡。
团聚 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
这个叫“喂”的女人,无名无姓地在异乡生活35年,生了两个女儿,和买他的丈夫甚至有了亲情之后,终于知道自己的故乡在贵州兴义。她是布依族人,名字叫德良。她80多岁的父母还健在,最近刚刚团聚了。
无数人看这个故事感动到流泪。是啊,最残酷的故事里,也有人性的微光,女儿的孝顺、善意,志愿者的无私努力,甚至还有那几句穿越时光而未改乡音的方言,都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可是,感动无法消解残酷。她曾经被贩卖,耳朵被打出血,门牙被打掉,结婚之后两次逃跑又被抓回去,几十年过去了,她还对外面的世界深怀恐惧;她曾经被买她的丈夫嫌丑,因为语言不通被村里人嘲笑,她默默无闻地生了两个孩子,如今成了姥姥。生命如此卑微又顽强,世界如此残酷又荒诞。
按照现实世界的法律,能够去追责的已经很少,仇恨好像也只能烟消云散。买他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了,德良甚至为此大哭过。没有人知道,她对这个丈夫,怀有怎样的感情。而那些人贩子,不知道是否健在,即便在,也过了法律追溯时效。
德良年轻时与丈夫、女儿的合影。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
报道里说,“她身上有一些东西永远地被摧毁了,回家也并不能挽救什么。”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不能仅仅收获感动。一个顽强的生命,是有可能穿越苦难,抵达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可是那些被摧毁的东西,是永远无法修复的。
一个幸存者的故事,不能被当做世界还温暖的证据。我们要反思的,是那些导致她被贩卖、被无视的世界,有没有积极的改变。也许有人说,现在贩卖人口已经很罕见了。可是,德良的悲剧中,她不仅被贩卖,失去姓名,还被当做生育工具,失去人之为人的尊严。而她后面的这些遭遇,真的已经没有人在遭遇了吗?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