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休假“共时化”倒逼假期“分散化” [打印本页]

作者: 张玲    时间: 2018-6-5 17:15
标题: 休假“共时化”倒逼假期“分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约60天增长到115天,假日天数逐渐增多,休假制度日趋完善,休假质量不断提升。但是,有专家指出,“共时化”休假现象比较突出。例如“黄金周”,会导致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时间内迎接大量客流,导致人们体验下降。解决策略应该是“分散化”,分散人们的休假时间和空间。
  自2000年国庆节正式启动“黄金周”制度以来,从十多年前的欢欣鼓舞,到如今多角度解读和审视,将人们在同一时间集中到同一地方休假,这种“共时化”休假方式,带给国人的痛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黄金周”的拥堵,挪假的折腾,更是让人苦不堪言。鉴于此,自2008年开始,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只放3天法定假,放假安排更加合理。问题是,国庆长假,仍然造成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为此,有人甚至建议取消十一“黄金周”。
  不可否认,“黄金周”制度实行初期,曾给从未享受过长假的国人,带来了短暂的惊喜。“共时化”休假,也催生了井喷式消费热潮,拉动交通、餐饮、商业和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但短时间内,数以亿计的人员无序流动,使宾馆、餐饮、交通、治安等方面出现集中短缺现象。不仅火车票“一票难求”,高速、景区拥堵不堪,而且食宿、景点门票等不同程度涨价,增加了百姓的休闲成本。如今,公众对黄金周怀着“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在享受假日福利带来愉悦的同时,“黄金苦旅”也令人望而生畏,无疑降低了国人的休闲体验。
  必须承认,现行的放假安排,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如“共时化”休假,所引发的“恐堵症”,还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因此,尊重和实现公众意愿,改良休假制度,让公众享受更多个性化、多元化、人本化的休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依笔者之见,应严格执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取消“十一”黄金周长假规定,改为放假3天;保留春节7天长假,仅允许春节“借调”双休日。
  可见,休假“共时化”,倒逼假期“分散化”。换言之,设置“黄金周”,不如用好用活带薪休假。如试行弹性休假制度,有助于严格落实劳动法的规定,确保公民享有更多的休息空间。首先,不妨设置“假日银行”,允许公民将法定节假日“零存整取”,自行安排休假时间。同时,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实行“零存整取”的弹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分流和缓解“共时化”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充分保障公民的休假自主权。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