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19张请假条,吃完年饭妈妈本来答应带你去游泳的,可临时接到任务……等妈妈这个班退乘了,一定带你去游泳。”这是2018年春运期间,武汉客运段“夫妻列车长”陈刚和肖三英写给6岁女儿陈昱彤的一张请假条。(2月24日 光明日报?)
近日,随着学生返校、探亲返程、务工人员回城等节后旅客发送量“回潮”现象的出现,以及铁路春运报道的深入跟进,一则则有关铁路职工舍小家、顾大局的感人故事,也逐渐被媒体刊发出来,成为温暖人们旅途一道动人风景的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诸多反响。其中,“夫妻列车长”因春运工作,19次向6岁女儿请假的故事更是深深地触动了笔者的心弦。
一次次的爽约,一次次的忍痛割爱,在面对亲情和责任的两难抉择时,“夫妻列车长”陈刚和肖三英19次的毅然选择,看起来无情,实则是大爱之举,究其原因离不开责任和担当。
责任和担当源于新时代使命的召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部署要求,为新时代做好铁路各项工作、推动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有着“交通强国”优良传统的新时代铁路人,以身作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率先作为,是铁路职工在当下的使命所在。如何让旅途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甚至更有年味,让铁路呈现出新气象新风尚,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春运,也成了摆在每个铁路职工面前的最关键“考题”。而解开“考题”的最有效方法,无疑在于每一个铁路职工艰辛付出。而由真人真事改编的《三分钟》视频、反映昆明局集团公司日常作业内容的90后 “星星男孩”不惧艰辛、深夜检修30米灯塔等真实故事的报道,也充分印证了铁路职工在今年铁路春运中的新作为和新担当。
责任和担当在于倾情付出,彰显大爱无言。事实证明,在春运这个社会“大考场”上,每一个铁路职工都是优等生。无论是作为春运人物代表、送别人回家的列车员,还是愿当快乐奔跑者的高铁“送餐哥”,以及默默奉献在春运一线为机车保驾护航的“阿黑哥”和为春运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李素萍……他们的故事,无不表达着对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以及对旅客的关心。尽管他们只是铁路某个工种、某个岗位的代表,但他们的故事却是能够让旅客早日踏上回家路,为实现让旅客体验更美好出行目标而默默付出的众多铁路职工的经历和缩影,处处彰显着大爱与温情。
新时代需要新使命,新使命引领新作为。也许在面对30亿人次的春运旅客发送任务时,铁路职工有过畏惧,也有着艰辛和委屈,但一切的考验,都抵不过时代的召唤和大爱的践行。相信陈刚和肖三英的付出,会得到女儿的理解,也会让社会各界感受到更多来自铁路的力量和温情。(侯小燕)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