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戏剧小说或电视连续剧(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隋唐英雄》,他可谓是在历史演义里被骂了上千年的著名奸雄)里,苏定方却是被歪曲得最厉害的隋唐人物之一(和牛鼻子老道李勣差不多),因为他是《隋唐演义》第七条好汉罗成的冤家对头,是他用卑鄙手段阴毒计杀罗成和罗成的父亲罗艺的,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此人。而苏定方却是几可与战神薛仁贵比肩的唐朝名将,他的最大功绩就是灭西突厥和百济,绝不亚于薛仁贵在高丽战场的威风八面。
据史载,苏定方是冀州武邑人。是一个实打实的少年英雄,自小就胆识过人,骁勇善战,是土匪克星,十余岁时就随父讨贼,冲锋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又破杨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乡党赖之。”(《旧唐书》)
苏定方长大以后追随隋唐英雄窦建德、刘黑闼攻城略地,战绩累累。后来成了千古名将李靖的关门弟子,更是使大唐的敌国闻风丧胆,战功赫赫。“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驰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授左武候中郎将。”(《旧唐书》)
而苏定方作为军队主将最大的功绩就是灭了三个国家西突厥、思结和百济,意义堪比他的恩师李靖灭东突厥,三次生擒敌国国家元首,和侯君集的战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他还参加了葱山平叛和征讨吐蕃之战,用兵如神,在此我们挑拣点有趣话题来说说。
老苏的第一个具有反讽意义的趣事就是这个被小说戏剧唾骂千年的“奸臣”,居然还是一个“拒腐蚀、永不占”的反腐倡廉光辉典范。而带头腐败的,居然是他的顶头上司在小说野史里更是威风八面的程咬金,这还真是太有意思了。
原来是永徽年间老苏跟随咬金先生去平定西突厥贺鲁的进犯,面对强大敌军,临危不惧,只带五百精兵(他一生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就把敌军冲得七零八落,丢盔弃甲,斩杀千余敌军,军区副司令王文度十分妒忌老苏的英勇善战,怕他凭战功爬到自己头上来(梁山王伦族类最可恶),于是建议大老板咬金同志不再乘胜追击,取守势为上,因为我方也伤了一些人,老苏知道后怒不可遏,一方面建议程咬金继续进军,一方面把贻误战机、扰乱军心的王副司令关起来等候发落,可惜英雄垂暮的程老没听老苏的建议,后来一世“咬金”的老程还发展到和王司令同流合污杀降取财,义愤填膺的老苏不仅不要自己应分的那一份,还义正词严地说:“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反正就是一个见财不起意的大丈夫。后来因为此事,一世英明而晚节不保的老程被免职,死了之后下去不知如何向他的好兄弟秦叔宝交待。最后反腐英雄苏定方成了大军区司令,继续征讨贺鲁,最终利用敌人轻敌以分化瓦解和分兵合击的战法,以兵贵神速、连续作战、穷追猛打精神完成未竞的革命事业,以少胜多,灭了西突厥,平定了严重的西域边患。
苏定方打仗的最大特点就是兵贵神速,他灭百济之战就是超级强大的闪电战(比战争狂人希特勒突入苏联还快),这次他带了十万雄兵,分水陆两路进击,一到百济,苏定方下令不待整列,立即向敌军猛攻(这倒是很怪的战法,战神就是这种怪脾气)。面对如狼似虎的唐朝大军,百济兵连喘息机会都没有就被冲得七零八落,立即溃不成军,数千人被杀,唐军一口气冲到了他们的都城,迅速得连百济的都城城门都来不及关上,巷战的结果当然是唐军大胜,百济国王竖起了白旗。此间即使百济引倭国军队来援,也被杀得大败。
同样,老苏在征服思结都曼反叛的过程中也是发扬了兵贵神速、连续作战的精神,以一万精兵昼夜兼程300里的速度迅速平定葱岭以西的叛乱。
此外,苏定方还参加了征高句丽的平壤之战,在坝江(今朝鲜大同江)大败高句丽,其后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然后乘胜围攻平壤,由于久攻不下,又时值寒冬,于是班师回朝。老苏此后还转战东西南北,转凉州抚吐谷浑,在征吐蕃的乌海之战中,70岁的苏定方以八千唐军大破吐蕃十万雄兵,使吐蕃十万大军仅仅只剩八千,也使吐蕃从此一蹶不振。76岁时老苏死于边陲任上,为国家的统一安宁流尽最后一滴血,不讲享受不计报酬地转战于高山恶岭之上,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支边,无条件服从领导安排,保卫大唐的壮丽河山,修道建桥、赈济贫苦、融合各民族,可谓是功比天高,以至于他死后心特别软的李治又大哭一回,为他不值,认为他的功劳和他所享受的待遇不成正比,还责怪那些大臣不为老苏讲话,让他得不到应有的荣誉,最后追认为特等烈士、幽州都督了事。老苏,可与薛仁贵比肩的一代战神也就是这样人间谢幕了,向他致敬。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