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两位在澳大利亚上高中的中国小留学生,在堪培拉公交中转站等车的时候,当地不良少年走上来讨要香烟被拒绝,两个中国孩子被群殴,受伤严重,当地警方已拘捕三个涉嫌打人的嫌疑人。有国内媒体对当事中国孩子的家长进行了采访。家长表示,小留学不还手是不想以暴制暴,怕被认为是参与“校园暴力活动”取消学籍。他们家境普通,留学的钱都是家里“咬牙”凑的,不是某些网友认为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受到人身伤害,某些国内网友却嘲讽乃至冷血对待,不止一次出现。某些人的心态无非是,出国留学就是“不爱国”,有那么多钱出国肯定不是正道来的,在国外倒霉的当事人自己肯定也有问题。基于上述“罪状”,结论是“活该”。不得不说,上述想法存在偏激性,缺乏同情心与同理心,蕴含有罪推定。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82.23%)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条条大路通罗马,怎能说众多先出国后回国的学子不爱国?即便某些人暂时没回国,不代表今后不回国,中国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不少身处海外的中国人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某些精英未归,着眼点应放在国内科研机构的机制缺陷与吸引力不足,并加以改进。此外,中国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花钱是出了名的,工薪家庭勒紧裤腰带送孩子留学屡见不鲜,与“腐败黑金”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天有不测风云,遇险遇袭往往不以受害者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一些案例中,国外警方都宣布中国籍受害人无辜,国内某些人实在应该嘴下留德。一些冷血言论折射出表达者的心态的亚健康,他们吐槽甚至谩骂以为释放了一些东西,其实却给自己加添了负能量,损人不利己。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