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政府请别任性!关停石材企业罗源将万劫不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智银 时间: 2015-12-18 13:32
标题: 政府请别任性!关停石材企业罗源将万劫不复
自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办〔2013〕10号)红头文件的出笼,关乎罗源县石材业生死存亡的消息接二连三,象一块块巨石压得当地数百家企业喘不过气来。
2015年1月14日,该办又出台《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闽政办〔2014〕168 号文件,明确从2015年起,力争用2年的时间,关停建筑饰面石材矿山、逐步退出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业的目标任务,罗源县石材业赫然在列。但按照当地业界的理解,关停的时间或许可以拖到2017年底。
2015年7月17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林业厅联合印发《敖江流域饰面石材矿山关闭实施方案》(闽国土资综[2015]227号),文称,确定今年底前,罗源县的饰面石材矿山全面关闭,相关证照一律注(吊)销,闽国土资综[2015]227号) 红头文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弹。
福州市政府2015年5月18日出台的榕政办[2015]89号文附表中的有关矿山关停项目规定,只提到2015—2016罗源县关闭未列入整合的到期矿山。在治理内容一栏里的文字如是说明:持证但未列入整合提升的矿山到期予以关停。对经济效益差,没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山动员放弃整合提升,即时关停。
榕政办[2015]89号文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解读:罗源县持证但未列入整合的到期矿山,同意其开采到2016年底,而列入整合提升的矿山则不予关停,就算没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山,也只能动员关停,但不能强制。
2015年12月4日,福州市政府却再发通知,决定停止审批敖江流域饰面石材矿山采矿权,确定“2015年底前,连江县、罗源县的饰面石材矿山全面关闭,相关证照一律注(吊)销”称是接到省国土厅督促。有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罗源县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榕政综〔2010〕163号)确定的饰面石材矿山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相关项目,当时已呈报省国土厅备案,为整合,企业仅被收取的差别电价就达十几个亿,罗源县政府也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且大多数矿山都通过了验收,说停止实施就停止实施?红头文件互掐,前后矛盾,仿佛神仙打架,眼前满是云雾。
综合整治敖江流域水环境,其目的是保护福州市第二水源敖江山仔水库水源安全。据媒体报道,其上游的石材厂、畜禽养殖是主要污染源。由此可见,关闭矿山,旨在针对石材加工企业,让石材加工企业断粮。罗源的石材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兰、洪洋、白塔等乡鎮。按照敖江流域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规定,被纳入敖江流域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的,仅溪坂洋、刘洋、飞竹等河段,即便是上述有极个别的石材加工企业污水经处理后有排入敖江,也是排在所谓的福州市第二水源敖江山仔水库的下游,福州市饮用水源地的罗源只有一个III类八井水厂反调节库取水口,也跟现存的矿山和加工石材企业沒有半毛钱关系。且罗源的石材加工企业,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环保都已达标,能够做到零排放。换句话说,罗源现有的石材企业包括矿山企业,与敖江流域生活饮用水二级水源都沾不上边。
很明显,以综合整治敖江流域水环境的名义,强令关停罗源石材企业师出无名,关闭罗源全境石材企业更是极其荒唐。倘若关闭罗源全境石材企业的背后,还有其他不可言说的理由,那比石材企业污染严重的罗源境内钢铁、水泥等企业,岂不是更要关闭?
关闭企业的具体行政行为大体上分为处罚性关闭和撤回许可性关闭两种。处罚性关闭一般是针对具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就程序而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一些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性关闭企业的程序如下:立案、调查取证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听证)停业整顿、作出关闭的初步决定、通知听证、正式决定关闭、送达并告知权利、缴销许可证或执照、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关闭。处罚性关闭企业只能是一家一家的关闭。因此,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关闭罗源县全部矿山企业的行为,明显属于后者。
笔者并不怀疑地方政府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甚至对某些企业采取法外关停,但象大规模关闭罗源石材企业这样的动作,无疑应特别慎重。对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是否会造成当地社会动荡,以及是否已筹足给企业补偿的相应资金等,都应做全面综合考虑。
在没有石材业以前,罗源还是一个贫困县,石材业的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面貎,一举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石材业作为与临港工业并行的罗源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虽然经济总量不如前者,可石材业对于本地老百姓的收入来说,贡献却远远高于前者。193个行政村(居),几乎每个村都有为数不少的村民,在石材企业找到了就业机会。不难预见,一旦关停,大量的失业人员将成为当地不堪承受之重。当前,国内经济严重下滑,以钢铁业为主的罗源临港工业,更是备受冲击,罗源县的财政收入锐减,已经面临财政供给人员发不出工资的地步。前述已经提到,关闭矿山旨在让石材加工企业断粮,作为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一定要关停的话,那么政府必须对这些石材企业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原材料的损失上进行补偿,做好善后工作。这一方面,北京市做得较好。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到2016年底推进1200家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其中,典型的例子如政府财政曾补贴20亿元作为石景山电厂关停的补偿。关闭矿山,罗源石材业连带损失将达上百亿,按道理,政府应当拿出大几十亿予以补偿。但罗源财政现状显然无能无力,希望上级有相对应的财政转移也是不现实的。
资金来源多样化、复杂化是罗源县石材业融资的一个特点。如果石材企业被关停得不到合理补偿,企业资金链断裂后的债务问题浮出水面,由此带来的三角债,以及数千个依赖石材企业工资还贷的购房户等次生出众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将会把罗源县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关于这方面问题,笔者在《强制关停数百家企业 罗源石材路在何方?》一文中已有论述,不再赘言。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果石材企业被关停,罗源县也许会因为这个原因,将有相当多的老百姓返贫,拖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后腿。
“得民心者得天下,重民生者安天下。”这是被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重视民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健康是生命的保障,政府加强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其目的是保护敖江山仔水库饮用水水源安全。这无可厚非。但明知罗源现有的绝大多数石材企业与敖江流域生活饮用水二级水源沾不上边,却非要剥夺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权利,这明显与重视民生南辕北辙。
没有法律依据,没有系身家的当事人参与,没有让当地民众听证,就这么铁腕手段试图将多达数百家价值上百亿的石材企业一关了之,不管身后洪水涛天,政府决策的“任性” ,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文/郑智银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