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7月16日,由北京飞往上海的吉祥航空公司HO1252航班,乘务员在起飞前居然发现“多”了一个小孩。这个身高未过1米2的孩子被家长以“逃票”的方式带上飞机,飞机因此延误5个小时,中国民航局已介入调查。据推测,问题很可能出在安检和登机环节。
新京报发表曹旭刚的观点:据说,家长还问,可以机上补票吗?这看似“傻乎乎”的一问,反映的其实是涉事家长事发后的“狡黠”:能不能补票可以不知道,但能不能逃票总该知道吧?机场关卡失守,固然难辞其咎,理应承担责任,但啥票都能逃背后的规则缺失,更让人心焦。一个正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规则健全且有效运转的社会,如果越来越多人都习惯于“不走寻常路”,习惯于以各种理由“跳出规则”,正常社会秩序将难以维持。因此,依情依理依法对漠视规则者追责,不可或缺。具体到飞机逃票事件,按照《合同法》规定,如果因旅客逃票等人为原因导致飞机延误,航空公司依法依约应先对其他旅客进行赔偿,然后航空公司可以就其损失再对涉嫌逃票的旅客进行追偿。也就是说,逃票的责任人必须受到应有惩处。即便追偿的数额不足以弥补航空公司和乘客的损失,也要坚决追偿。因为追偿不只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态度问题,直接指向着捍卫规则的强度和力度。道德谴责,依法处理,“两手抓”才能体现规则刚性,显现捍卫规则的决心。
这也是安检的重大疏漏。安检都是逐人检查,一张机票对应一个人,不可能让几个人“一起过”,哪怕是孩子也不例外。本例中,两名成年人带着三个孩子,场面或许稍复杂,但五个手指头就能算过来的人数,安检居然“漏”过去一个人,是绝对不应该的。这不是航空公司少赚一个人的机票钱的问题,而是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风险隐患。正因如此,当天该航班的全机旅客不得不下机重新安检,该飞机被进行清仓检查,民航局介入调查。人们有理由质疑涉事家长的侥幸心理与逾越规则,但作为把关者的安检没能当场查出问题,更是难辞其咎。必须指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作为发展中国家,各种差异客观存在,人的素质并不整齐划一,这不奇怪。社会在努力提升公民素养、呵护道德诚信的同时,也要对不良的人与行为保持警惕与惩戒,构筑更安全有序的法治与机制网络。不回避问题,不夸大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才是理性的态度。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