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日,河南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时不理旁边排长队的办事群众,自个儿怡然闭目养神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地官方的解释是:“该员工说是因为感冒当时让自己的科长替自己岗,然后出去做了口腔药物喷雾处理,回来时又恰逢办公网络掉线,(加上)吃了药可能有些困”,所以就打了会瞌睡。但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之中。目前,当事工作人员已经被停职并调离工作岗位。
窗口单位直接面向办事群众,服务好与不好,不光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与切身感受,而且关系到有关单位的公众口碑与公信力。所以一直以来,行政部门对窗口单位提出的服务标准都较高。但是,窗口单位的某些工作人员却未必按照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反而觉得甭管服务好坏,办事群众还不是得乖乖上门?态度常常表现为不耐烦,对群众板着面孔,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少群众办一件事要跑多次服务窗口,既源于办事手续上的繁琐,又与某些工作人员不一次性讲清各种要求、总甩下一句“材料不合格”有关。某些工作人员服务欠佳并有恃无恐,更与群众投诉与差评渠道不畅有很大关系。正因为一些窗口单位平日里并未给群众留下“热情周道服务”的印象,使不少围观者对本例的“因感冒打磕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换言之,并不是一些围观群众缺少同情心,而是有些东西“积重难返”。即便某些刻板印象可能产生“误伤”,某些窗口单位也应先从自身找原因。切实提高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唱高调不如动真格。让群众给工作人员打分,让遭差评仍不改变者下岗,取消“你妈是你妈”类证明,从机制上避免卸责乃至刁难的可能。当平时服务印象分颇佳时,偶有工作人员显疲态,公众也会理解。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