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别让“高考准考证”游戏成泄密神器 [打印本页]

作者: 来碗泪流满面    时间: 2017-6-3 19:15
标题: 别让“高考准考证”游戏成泄密神器

 近两日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张张“高考准考证”刷屏,准考证上显示有年份、姓名、照片等信息。通过扫描别人制作的“高考准考证”上二维码,就可制作自己的“高考准考证”。可是,记者却发现,刷屏的这个小游戏有一定的隐患。(6月2日南方都市报)

  朋友圈刷屏的这款游戏,适逢高考前夕推出,并且也摸准了大多数人的心理。以前参加过高考的,可以借助游戏,返老还童,想起自己的青涩岁月;即便没有参加高考的,也跃跃欲试,毕竟重返年轻时的岁月,自娱自乐不说,也能和他人共享快乐,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事儿。因此,“高考准考证”游戏一面世,立刻成爆款,朋友圈刷屏。

  其实,这样的游戏,用在正道娱乐一回,也是好事一桩;并且研发这款游戏的人也会得到诸多人的肯定与赞许。可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技术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就不妙了,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伤人利器。比如,当这个后台拥有你的真实姓名+本人正面照时,会有怎样的隐患?如果泄露了个人信息,快乐就有可能变成伤悲。

  因为,这样的技术,就是基于互联网系统通过人脸头像识别技术,根据脸部轮廓和特征、性别等元素,进行面部处理,然后根据制作的准考证版本不同,生成出来的个人照片风格也颇具时代特色。加之,界面没有具体的营销内容,就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在自己欣赏后,又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朋友圈,好不惬意。

  然而,据相关人士介绍,借助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一些黑客、非法机构正是利用这种手段,比如准考证制作、儿童比赛评奖等一些游戏程序,远端收集社会人员的指纹、人脸图像,甚至进行语音采集,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不法人员或机构就会进行个人信息的销售和贩卖。若游戏沦为了泄密神器,当我们还在美哉的时候,或许一个个陷阱已经布好。

  互联网时代,便捷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是复杂。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会利用高科技手段构织陷阱和坑,等着不明真相的网民往里钻。网络需要安全和谐的环境,实现此,不仅需要完备的规矩约束,更需要严而有力地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但是,更多时候更需要我们做一个守法守规矩的网民,时刻保持理智和警醒,避免受到伤害。

  “高考准考证”无论研发者是谁,予以何为,隐患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对于类似的游戏,网民也应多些谨慎,要从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财产安全角度出发,不要随意填写自己、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避免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毕竟,我们的隐私关系着我们的钱财、生命安全,以及家庭幸福,怎能肆意泄露呢。(杨玉龙)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