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发表于 2016-8-23 19:08:17

怀念孙仲琦先生

发自我的 iPad                                              平仄之缘                                 怀念孙仲琦先生                        郑海泉
孙仲琦先生在耄耋之年,终于不堪重疾之累,阖然长逝了。噩耗传来,不胜悲伤,哀痛之余,思念悠长。回忆起与先生的交往,点点滴滴无比亲切,桩桩件件犹在眼前。我与先生结缘,始于诗词。廿一世纪之初,我尚在县医院悬壶。虽为医者,但玩性难移。工作之余,却不务正业。一有闲暇,总偏爱诗词。无乱涂鸦,写一些自以为诗词的文字而自娱,常常自得其乐,沉醉其中 。因为每天上下班要从先生的门前经过,见其门首挂有《东安舜峰诗词学会》的招牌,甚是好奇,心想东安这偏远小城竟然也有 这等异于其它的文化机构,遂贸然走了进去。那是与先生的正式结缘,虽然先前也有点头之交,仅仅也只是出于礼貌应酬而已。那时才知晓先生担任会长之职,是这家学会的掌门人。学会的办公室也是先生的书房,甚是简陋,因为连墙壁都没有粉刷,但文化气息十分浓郁,艺术风格甚至抢眼,书房的墙壁上尽是书櫃,摆满了图书和诗画,扑面而来的书香墨味,仿佛让人置身在一个富丽的艺术殿堂里。给人有一种精神为之振奋,感情为之升华的感觉。先生见到我,很是高兴,表现得随和而热忱。我说明来意,并拿出自己的诗词作品向他请教。先生很热情地让座赐茶, 并且很认真地阅览了我的诗词作品,然后微笑着说:“你的诗作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你遣词造句的能力很强,并且有一定的意境。可惜你不懂格律,不会平仄,这样就会使你的诗作质量大打折扣,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你这些还称不上格律诗,只能算是打油诗还可以,真正的格律诗,它须具备最基本的三要素:即平仄,押韵和对仗,在这个基础上你再谈追求意境……”       先生很是健谈,他在充分肯定我的基础上,在最大限度保护我积极性免受挫折和打击的前提下,对我的所谓诗作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和修改,言简意骇,一针见血,吹糠见米,拨云见日。可以说从那日起,我与先生结下了平仄之缘,从此爱上格律诗词,不可自抜,一发难收。试想,如果不是先生的鼓励和点拨,也许至今我还在格律诗词的艺术殿堂门外徘徊观望,裹足不前,难入法门。临别之时,先生嘱我向刘生忠,唐琳等先生多多学习请教,说他们才是东安诗坛的大家和高手,极力推崇和赞颂他们,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足见先生胸怀之阔,精神之贵,谦逊之极。在先生的精心辅导和培养下,我对中华传统格律诗词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逐渐热爱和掌握了诗词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诗词创作的兴趣和能力。写下了数百首自以为是的较之以前的打油诗迥然有异的格律诗词,并且积少成多,积碎成篇,出版了自己的诗词专集。这些活动,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排遣了自己的晚景孤寂。当然,这其中每一点进步,都与先生的帮助和指导分不开,先生也更是为我的点滴成绩而鼓舞和欢悦。一次在先生家里,偶遇一位做生意的老板问先生说:你们写诗一定有不少稿费,收入不菲吧,先生回答说:没有稿费,分文不取。而且为了出版《舜峰诗词》还要自掏腰包,或像苦行僧一样到处化缘。老板说:世上还有这等怪事?还有你们这样的傻人做这种赔本的生意?是的,生意人的眼里只有利益,而在先生的眼里只有精神的寄托,只有艺术的追求。外人眼里的傻冒,正是先生眼里的高雅,这是老板们所不可理喻和无法理解的。岂能一言以蔽之?在这随后的诗词活动中,与先生的交往愈多,感情日深。更为他对诗词的爱好,对国粹的钟情而感动,为他对友情的珍重,对钱财的轻蔑而敬畏,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更影响着诗坛一大批矢志诗词事业的诗友们。有生之年,他为创建“东安诗词之县”而奔走呼号,为“诗词进校园”而竭心尽力,为培养诗词新秀而呕心沥血,更为他在年高染疾,病床前郑重其事地将会长之职让贤于我,语重深长地将协会的重任托付于我而惊惶失措。他曾在《赠郑海泉会长》一律诗中满怀深情地寄予厚望:吟旌高举快经年,好韵蜚声越海天。紫水滋梅花朵朵,鸡山培李果鲜鲜。传承国粹风兼颂,咏叹民生雅且妍。因启新征须奋勇,前程锦绣永无边。如今,斯人已逝,风光不再,怎不让人扼腕长叹,顿足怨天?先生是在中元节的前夕故去的,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好日子。中元之会,先人们回家返乡的路上浩浩荡荡,熙熙攘攘,一切阴间的鬼门关全都开放通行,就像人间的高速公路遇节假日,一律放关,且免收过路过桥费,这样就免去了许多麻烦。特别是奈何桥上,也是绿灯大开,一路放行,直达天堂,尽享极乐,免了许多盘查与勒索,痛苦与折磨。好人有好报,这种待遇,只有像先生这样的好人才能幸遇,才能享受。愿先生随着西行的大部队,一路走好。诚然,先生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还有许多未竞的梦想,创办“诗词之县”的路途还很漫长,“诗词进校园”的工作还很复杂,诗词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还很突出,宏扬国粹的任务还很繁重,……这些都让先生意犹未尽,牵肠挂肚。为此特在这篇短文结束之际,作律诗一首,以告慰先生:艺圃耕耘二十秋,除虫剪叶祈花稠。诗词兴县心常念,国粹宏扬意不休。蕾绽新枝挥血汗,芽芳老树费筹谋。未酬壮志身先去,敢让先生憾事留?                                                                写于丙申中元之夜发自我的 iPa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孙仲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