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发表于 2016-9-16 11:49:26

且说“豆腐西施”

且说“豆腐西施 “          曹典谟

“豆腐西施”杨二嫂,在《故乡》中,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只出场两次,只写了四百多字,不到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但她是一个难忘的人物。
叫人默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她那终日坐在豆腐店门口的西施模样,那变化了得圆规式的姿势,那快嘴利舌,那偷东摸西……真是活灵活现!
当然,鲁迅写杨二嫂,是为了陪衬闰土的。她的两次出场,是精心安排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声大叫,使“我”愕然,“不认得了?”于是引起“我”回忆西施的模样。第二次出场,在灰堆里,掏出碗碟,那是闰土埋的,自己很以为即便拿了那狗气煞,飞也似的跑了,亏伊凭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般快。
陪衬人物配角也要精心描绘啊!平常进餐饮茶,见到的是打扮得精致漂亮的老板娘就是这样。
六斤手里的空碗为什么落在地上砸烂了?是因为八一嫂多嘴,七斤嫂就找六斤出气,指桑骂槐。八一嫂这种多嘴的堂客们,不仅长沙有,其他地方也有,人们把她叫做“多嘴婆”或“快嘴婆”。这种人表现好的,则以“李双双”为代表。诚然,还有花白胡子、小D、水生、六斤……
这样的人,大概要算小人物吧。在小说中,他们是次要人物;在社会上,他们地位卑下。
但是,这种小人物可不能小看。因为,没有他们,小说中的某一关节,就不可能打通。傻大姐如果不把拾到的绣春囊交出来,大观园就不可能掀起一次大抄大捡的轩然大波。又因为,没有他们,就不成其为社会;他们在社会上,都有各自的作用的。
鲁迅的每篇短篇小说,都描绘了一个小小的社会,常常以“鲁镇”作它的名字。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在一般的文学评论中,常常被作为主要的典型形象来分析,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卫老婆子、杨二嫂、八一嫂那样的小人物,却不可小看。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像鲁四老爷、假洋鬼子、赵七爷他们,其社会地位却不低。因而我没有把他们看成小人物,而且在一般的文学评论中,常常有其一席地位。
鲁迅集中笔墨着重写了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同时把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写进许多小说中,这就显示了社会的面面观。而我们阅读小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了解社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
把形形色色的人物组织在一个短篇小说里,而且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这是大手笔的功力所致。我们要从鲁迅短篇小说的创作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说“豆腐西施”